114章 最后一道关隘 (第1/2页)
至于那封已拟就的讨贼诏令,自然也不会再收回。
张濬请示天子后,令书吏誊抄数份,全部签字加盖宝印后,加急送回京城,再经朝廷榜示,公之四海。
这也就意味着朝廷与邠宁节度使王行瑜宣告彻底割裂,要么是他逆贼王行瑜亡,要么便是大唐朝廷覆灭。
当然,就眼下的态势来看,他王行瑜死定了。
一个小小邠宁藩帅,竟敢公然挑衅朝廷,他不死,谁死?
但这也只是一个整体的态势,具体如何灭掉王行瑜,目前尚为时过早……
四千邠宁军已退去,大军眼下的危急解除。
可问题随之而来。
李晔当如何抉择,是追击方才退去的邠宁军,还是继续向前进入梨园寨?
这看起来并不是个难抉择的问题。
一方面,这片地势开阔平坦,想要追击并歼灭一支四千多人的军队,几乎不可能。且继续向东追击,时刻有遭遇邠宁与同州联军还击的可能,还不如放他们东去,让他们继续与华州兵缠斗,朝廷何必掺和进去?即便大获全胜,到最后反倒成全了华州韩建,这也是李晔不愿看见的;
另一方面,自第一封军报传来后,先后又有两封军报自杨守信的先锋军中传来,他们已深入仲山十余里,迫近了梨园寨所在的最后一道关隘,正可一鼓作气拿下梨园寨。
而有了梨园寨这个据点,封堵住了后路,再调过来头来慢慢收拾散布在关中平原上的邠宁军,也从容了许多……
之所以会让李晔一时纠结,只因为方才出现的邠宁军人数不下四千之数。
据估算,邠、宁两州相加约三万户,一般每户壮丁二至三人,养一卒的极限数算来,最多也只可供养万余军卒,且王行瑜不可能将所有军卒全部带入关中,总得留些人马守住老巢。
这样算下来,方才那四千人极可能便是邠宁军主力,而领军之人,很有可能便是王行瑜。
若能全歼那四千人,当可一战而平邠宁之祸。
再加上他们望见自己的天子旗号后便不战自退,正军心不稳,己方士气正旺,又兵力占优,具备战胜的条件……
最后,李晔摈弃掉那些过于美好的设想,选择稳妥,继续下令向梨园寨行军。
入夜前抵达仲山脚下。
就地安营休息。
此时收到了杨守信传来的第四封军报,他们被阻拦在了入梨园寨的最后一道关隘前,此处有贼兵负工事顽抗,一时不得入。
考虑到杨守信急于立功,李晔下令让他暂停攻城,等大军前来汇合。
次日。
冶峪河虽是泾水支流,径流却比泾水更宽广,且水势缓平,加之河谷宽平,绿树阴阴,在这炎热夏日里于此行进,清爽宜人。
当然此刻并不是欣赏美景的时候,不过环境宜人,却能减轻疲劳、加快行军。
方过巳时,大军已深入近二十里,与杨守信部先锋汇合完毕。
杨守信并未遵照天子的指示,原地待命,而是不间断地向关隘施压。
李晔到时便看见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