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6章 寓兵于农,以农为先 (第2/2页)
杜让能说完后,殿内同样一时沉默。
可此时的沉默与孔纬说完后的沉默完全不一样。
殿内原来的主流声音是强兵兴国,然而当他们听完杜让能的方略后,却有了动摇,开始质疑自己的观点。
杜让能的方略中也有缺点,如务农见效太慢,而朝廷眼下形势严峻,时刻有外敌入侵,怕是等不到务农有成的那一天。
可杜让能指出的贸然强兵的弊端,却也是
他们不得不面对的。
原来的神策军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?
为防范四方藩镇,朝廷不得不供养着一支人数庞大的神策军,耗尽了关中的人力物力,结果,非但未能遏制四方藩镇,反倒给关中百姓和朝廷带来无穷祸患。
说到底,就是未能以务农为先,未能做到量入为出,贸然言兵。
况且关中的地理,确实更适合务农,而非兴兵……
「杜老所言,众卿以为如何?」
李晔打破沉默问道。
张濬率先变换了他的观点,附和道:「臣以为杜国公说的在理。农事乃根本,根不固,则事难成,当以务农为先。」
其余人也都动摇了。
即便有仍主张强兵为要的,也不再像先前那样笃定。..
最后大家齐齐望向天子,等待天子的决议。
此时已入酉时,李晔已听完了殿内形形***的观点,也都在脑海里一一权衡,结合脑海里的历史资料……
他不再迟疑,最终决断:「寓兵于农,务农为先。」
大略既定,接下来便需形成具体的政策,再实施下去。
李晔先给杜让能加了两项官职:大司农、京畿营田使。
杜让能既能提出这个方略,说明他对此事早有构思,故而李晔便让他来全权负责京畿的营田、农桑、户口、赋税等事务。
杜让能也不负他所望,仅仅两天后,便呈上来具体措施交天子审批。
一、籍民分田。
籍民,是要重造户册。
而要造户册,首先得招抚流民,不但要劝返各地流民回乡耕种,也要吸纳外地流民入关中落户、生产。
分田,按田地成分分放给百姓。
杜让能提出一个主张:田尽其用,民尽其能,田无闲置,民无遗漏。
按这个主张,各地应先核算出农户和田亩,得出一个平均数值。凡田产高于这个数值者,官府归还其地,并督促其生产,若未能生产而致使田地荒芜,按市价强买其地;凡田产低于数值,官府补偿其田地,使其得尽力耕种;凡无田产田契者,只要有劳力,又愿意入籍,官府同样给予等额土地,使其落户生产。
二、减免赋税、徭役。
这条与上一条相呼应。
想要劝返流民、甚至吸纳外来流民,让他们入籍落户,并勤心耕种,光分田地还远远不够,必须得再田赋、户税、劳役上大幅度减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