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32章 兵马府的作用 (第2/2页)
总的来说,朝廷置兵马府系统,能起到的作用也差不多到此了。
无论如李茂贞那般激烈相抗,还是如朱全忠这般沉默不应,他们拒不接受朝廷旨意,朝廷也没有其他办法。
只能说,让他们在大义名分上落下了诟病之处,并给了其他藩镇讨伐的借口。
眼下,自是无人敢主动去讨伐朱全忠、李茂贞等,然而势无常态,将来,一旦他们遭遇不利,可就难说了……
最后,京畿兵马府未设都帅,由天子、亦即天下兵马大元帅统摄京畿兵事,内分设左、右佥事,分别
为张濬和孙惟晟,代天子处理兵马府日常庶务。
九月中。
崔安潜回到长安,下设于京畿兵马府的讲武堂开办。
李晔特地将讲武堂地址选择在大明宫内、第一道宫墙外,此地原为金吾卫驻地,如今荒置,倒正好可利用起来。
崔安潜目前领太子太师、上柱国、清河郡公等职,均为无实际职事的勋爵,返京后被授予京畿兵马府大将军、讲武堂督办,便是要总领讲武堂一事。且以他从一品的极***衔来操持讲武堂,也可从侧面体现讲武堂的地位。
崔安潜返京后,按惯例入宫面圣,并请示讲武堂之旨要。
李晔告诉他:无他,唯「忠勇」二字。
崔安潜明白了,忠在前,勇在后,天子开设讲武堂,从禁军中选拔中层武将入学,首要是培养他们忠君爱国之心。
随后,当崔安潜获知讲武堂开设在大明宫内、天子眼前,他更体会到了天子的这层心意。
故而在筹办讲武堂时,他也无需费心去规划校场、借用器械等,甚至他回京途中特意赶写的兵书文稿大概也用不上了,还不如多去翻翻经史子集,想想如何能跟这些粗鄙武夫们把君君臣臣的道理讲清楚。
当崔安潜开始着手去各军挑选十将以下、什长以上的青年武将时,又发现了两个问题。
一、部分武将误解了他的意图,以为入讲武堂只是个借口,实际是要把他们调离队伍,夺他们的兵权。为此崔安潜不得不耐住性子解释,还拿国子监和太学来类比,让他们明白,入讲武堂便等同于做了天子的门生,才真正有大好的前程。
跟武夫空口讲道理,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好在崔安潜虽进士出身,但半生混迹行伍里,早预估了这个难度,近些年来又处处受挫折,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,多少说通了些。至于那些冥顽不化的,他也难得再多说,另招他人便是。
二、如今的大唐已非往日,往日禁军将领俱是勋贵家族出身,如今遍观天子新设的六军,几乎全出身贫寒,那些中层武将中更是一个识字的也找不出来。
不识字,还怎么教他们忠君爱国?
崔安潜回头又去找杜让能帮忙,从翰林院内借了几个空闲无事的书吏来。
讲武堂首先不是讲武,而是要教他们识字,再明忠君爱国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