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0章 若朕算的不差,顾彦朗时日无多(大章) (第1/2页)
杨复恭的领军名声,也有杨复光的光环加成。
在这个时代,人们都相信将门无犬子、兄弟齐上阵的……
想当年黄巢破潼关、入关中时,草贼气势正盛,许多大唐藩镇都已改换大齐名号,接受了黄巢的委任,此时杨复光不过一小小忠武镇监军,却能「说服」忠武节度使将兵权交与他,由他领着忠武军率先杀回关中。
随后杨复光改这支军队为「忠武八都」,直接掌控了这支军队。
再随后,杨复光纵横捭阖,联合各藩镇军围剿黄巢,像如今这些割据一方的诸侯们,如李克用、朱全忠、王重盈、李思恭、李茂贞、王建等,当年都是听杨复光指挥,在杨复光的号令下奔走。
杨复光有这般能耐,他的兄长杨复恭还能差到哪里去?
除非那王建真有通天的本领。
想到这里,不少人开始同情韦昭度的遭遇,看来非是韦昭度无能,实是王建太过彪悍。关于韦氏子弟在王建帐下效力的传言也再次传开,去往韦府拜见的人渐渐多了起来……
延英殿内。
也因为神策军兵败之事吵得不可开交。
有人主张向剑南增兵,有人坚持认为不可。
李晔没有下任何决断。
单凭一个兵败的消息,还不足以下决断,得等更多消息传回京城,了解了此次兵败的前因后果后,才能有针对的采取措施。
又四日后,张绾回京。
李晔立即召见。
「都是那女干贼顾彦朗,表面上奉承国老,赢得了国老的信任,背地里却派兵偷袭鹿头关,截了我们的后路,才致使神策军败走金堂……」
张绾永不会忘记那日绵水岸大军败逃的惨状,人马互相践踏,哀嚎声直上云霄,江面浮尸堆叠,地上流血漂橹……杨复恭又急又恼,几度欲拔刀自刎……
原来。
杨复恭自占领鹿头关后,见成都府里的田令孜只一味拖延,不可信,又想起自己离京时曾许下半年平复西川的誓言,毅然决定兵出鹿头关。
鹿头关属东川界内,当初神策大军至,东川节度使顾彦朗不敢轻试兵锋,遣使来求和,愿意主动让出鹿头关和通往成都平原的道路。
此时神策军又要出鹿头关,杨复恭担心身后有变,也对顾彦朗许以***厚禄,以买其忠心。顾彦朗则表现得极为恭顺,并主动将东川军全部调回梓州边境,以示绝无二心。
杨复恭于是放心领神策大军出关,只留下两千人驻守鹿头关。
神策军出鹿头关后,沿绵水直下,刚入金堂境内,便探得王建的主力正囤聚铜官山至绵水一线,欲凭此地利与神策军决战。
杨复恭早有防备,令神策军在金堂北扎下营来,准备一战定胜负。
其实,自神策军开赴剑南后,王建便一直与杨复恭书信往来,劝告后者不要涉足西川;而等神策军占据鹿头关后,王建的书信里便已不是劝告,而是警告:一旦神策军敢出鹿头关,祸乱西川百姓,他将集西川之力前来讨伐。
杨复恭只觉得可笑之极、荒唐之极。
贼王八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扯虎皮拉大旗,狗屁的之力!据他所知,王建实际能调动的不过邛、眉、蜀、雅区区几州人马罢了。
而且原西川节度使是陈敬瑄,现任的西川节度使是杨守亮,什么时候轮到他贼王八来做西川的话事人了,谁封的……
双方于金堂南北对峙。
互相试探了十来日后,见对方多为守势,少有主动进攻的举动,杨复恭断定王建兵力不足,便亲领神策军主力沿绵水推进。
并于九月二十一日与王建主力遭遇。
随即展开了第一次决战。
大战一天一夜后,神策军小胜,王建部主力全部缩回至铜官山一带。
杨复恭大喜,正要领军继续决战,却从后方传来消息,顾彦朗派兵偷袭了鹿头关,并阻断了神策军的后路。
此危急时刻,杨复恭沉着应变,做出了一个主将应有的决定,那便是斩断后路,集全军之力先攻破铜官山,置之死地而后生。
只可惜他未能如愿拿下铜官山。
在神策军的汹涌攻势下,王建选择固垒坚守,尤其是长期跟随王建的亲骑军(王建的亲兵),以及他来西川后选勇猛之士组建的决胜、威信、左射等都,个个骁勇异常,常杀出营垒主动攻击神策军。
而待神策军攻势稍退,王建又派人大肆散播鹿头关已失的消息,动摇神策军军心。
终于,神策军大败……
说及此处,张绾牙关紧要,脸色惨痛无比。
李晔并不受此情绪干扰,只问道:「顾彦朗为何助王建?」
「那女干贼反复无常,准是暗地里得了王建的好处,便贪财忘义,背刺我军……」
这样的说辞显然不能取信李晔。
若顾彦朗只是一味贪图名利,难不成杨复恭奉朝堂诏令出征,许下的功名利禄,还比不过一个没有名分的王建?
张绾也留意到了天子的不悦。
事已至此,他也不敢隐瞒,只有道出了神策军缺乏粮草,于是四下里去东川各州「借粮」,此举引来了顾彦朗不满,曾多次向杨复恭致信诉苦……
估计王建正是瞅准了这个机会,才私下里勾通顾彦朗,并成功说服了东川军倒戈……
李晔也不确信张绾猜测的是否就是实情。
真实的情况,王建与顾彦朗是如何勾结在了一起,并给神策军设下这个大圈套,可能只有这二人才知道。
他只知道,神策军败了,也葬送了收复西川的大好局面。
而杨复恭难辞其咎。
他占尽优势,为何就不能安抚住顾彦朗?
又为何要轻信顾彦朗?
为何就不能拉拢田令孜、陈敬瑄一道对付王建?
王建能说服顾彦朗反水,他又为何不能暗中挑拨那些新附王建的西川各州刺史倒戈一击?
甚至,他都没能管教他的杨家儿郎们,以致神策军孤军深入……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