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3章 兵马都帅与知州 (第2/2页)
马一夫答:「不守,让贼兵攻进来,都得死。」
这不是李晔想要的答案。
唯有再问:「若见贼兵势大,你们一开始便出降,未必会死。」
马一夫答:「我们奉命守城,怎么能出降呢?」
这才是李晔想要的答案。
下面学员们也听得热血喷张,邓筠最是激动,第一个跳到案上嚷道:「
我们为圣上效命,就凭那些个贼人,我呸,臭虫一般的东西……宁死不降!」
同州知州的人选,在卢宴和郑远客二人中挑选。
跟讲武堂是同样的道理。讲武堂是李晔在军事上新政,而各地外派县令及诸项项新政则是行政上的新举措,都要加以重用,给朝中文武百官做榜样。
而各县令中,无疑卢宴与郑远客二人的政绩最出色。
在这二人中,李晔最终选定了郑远客。
因为比较这二人,卢宴相对较守成,而郑远客则更聪明,更能适应草创时期种种复杂的局面。即将赴任的同州,显然便是个极为复杂的环境。
在朝廷批复同州纳土还朝的三日后,王行约来到了京师。
身为同州刺史兼兵马都帅,王行约本人亲赴京师,便已表明了他纳土还朝之意,绝无虚假。
李晔亲自召见了王行约。
王行约见天子便拜,小心而卑微地呈述着他对天子和朝廷的忠心,语气诚惶诚恐。
这一刻,现实与历史在李晔脑海里交织。
历史上,王行约、王行瑜是李茂贞在关内最忠实的小弟,两人随李茂贞一道,先后两次率兵闯入长安城内。
他们几乎是将刀架在天子脖子上,逼着后者下诏处死了杜让能、韦昭度、李磎、刘崇望等朝堂宰臣。
他们向天子索要尚书令一职。尚书令不过二品虚衔,并不算显赫,但其与天策上将军一道,是大唐从不外授的官职。只有一次,预备授郭子仪,以表彰其盖世之功,但郭子仪坚持辞让,未果。而这些乱臣贼子,竟强行索要,以此来捉弄摇摇欲坠的大唐,来玷污大唐历史上最圣明的皇帝。
他们还在长安城内大肆掠夺,大开杀戒,给京城百姓带来无尽痛苦的同时,几乎要毁了这座举世第一大都城。
心满意足地离开长安时,他们还要在城内留下军队,以便继续掠夺,继续操纵天子……
如今。
王行瑜已死,王行约已臣服在自己面前。
由他们所带有的一切灾难,将不再发生。
李晔下诏奖赏了王行约,授予他青光禄大夫,太子太保,封爵安乐侯,食邑八百户,赐玉带,免死铁卷,并赐京中宅院一座,让他能够在京城里安享富贵。
李晔最后分别召见了邓筠和郑远客二人。
先召见邓筠。
「京中诸将,朕独独选了你肩此重任,你可知为何?」李晔问。
说实话,邓筠并不是很了解其中缘由。
当兵马府的调任下至军中时,他兴奋异常,可除了感激天子厚爱外,其他的都没怎么想过。
但此时天子有问,不能不答,而且不能堕了威风教天子失望,故而邓筠挺身直立,轰声答道:「因为臣一心忠于圣上,绝无他念,故而得圣上厚爱……」
答完后,仍觉有不足,又补充道:「还因为臣骁勇善战,军中无人可敌,绝不会辜负了圣上的栽培……」
军中武夫,说话丝毫不懂得谦虚,李晔不得不提醒一句:「领兵作战,靠的可不是匹夫之勇。」
「对对,圣上教训得对。」
邓筠忙改口道。
反正天子说什么,就是什么,他绝无二话。
李晔再问:「你去了同州,领了同州兵马都帅后,打算怎么做?」
「操练军队,磨砺兵马,时刻准备奉诏讨贼。」
这两句话邓筠在讲武堂内听得多了,耳朵都快起茧子了,故而答得很顺畅。
未料天子淡淡回道:「磨砺兵马,本是你应尽之责,算不得功劳。若你连这都做不好,朕也不会派你去同州
。」
邓筠顿感失落,忙请示道:「圣上的意思,是让臣暗中做好准备,趁机收复鄜坊等地?」
「罢了,都是后话。你先操练好同州兵马,勿要懈怠。」李晔摆了摆手,又道,「只一事要格外提醒你。你去了同州,只管操练军马,平剿匪贼,保同州一方安定,除兵事以外,一概不要插手。若有钱饷粮草之需,郑远客自会供应。」
邓筠当然也知道,同他一道赴同州任知州的乃郑远客,故而回道:「圣上放心,臣遇事会多与郑知州商议,齐心打理好同州,绝不会让圣上失望。」
李晔也想放心,可面对邓筠这个粗鲁武夫,他不得不把话说得再明白些。
「若教朕听闻,你擅自干涉了同州民政,」李晔摇了摇头,「那就是朕看走了眼,错重用了你。」
邓筠吓得忙跪倒在地,赌咒发誓道:「臣便是再有胆子,再混账,也绝不敢辜负圣上……若臣有违今日圣上托付,管教臣不得好死,天打雷劈……」
「够了。在朕面前,也敢说浑话?快起来吧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