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65文明新阶段 (第1/2页)
这一次飞机带着伤患,并没有回到东部的基地,而是在西部高原的某一处基地降落,把祁晴等人转移进去,休养时间也比预期短,毕竟特战队人手就那么多,全球几十个还存在的能源塔都要逐一去探查,清理威胁。他们在伤好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必须立刻奔赴战场。
这个基地也不是民用基地,海拔非常高,如果不是本地人,很难适应这样的高原气候。
莫寻对祁晴说:“这里在造方舟。”
“方舟?我们应对大洪水也用方舟么?”祁晴好奇,她以为国家会按照传统,找到坚固的非地震带的地方转移人口,当地震和洪水威胁来临,大家齐心合力抗灾。
“目前我国幸存者将近十亿,不过预测的地震和洪水同时发作,未必是如今的地震带那么单纯了。所以每个基地都要按照人口配备逃生方舟。一旦发生无法抵御的灾难,果断放弃基地转移到方舟上。方舟也是两种大类,一种在洪水里可以保全大家,还有一种是去月宫的飞船。月宫已经整理出了大量可用空间,以上面特殊的能源体系维持,足够安置两亿以上的人口,可惜以现在的运力,几百天,根本转移不了那么多人上去。”
祁晴感慨:“如果我们能修天梯,或者将那颗卫星降下来就好了。”
“这个点子不错!”莫寻也知道科学家门肯定想过类似的方案,不过如今行星和那颗巨大的人造卫星之间刚刚恢复引力平衡,如果再动那个球,让其靠近地表,恐怕引发的洪水比天灾也差不多了。那颗卫星离的太远,修建太空电梯就算理论上可行技术上能达到,也不是几百天就可以造出来的。
现在,国内的专家们经过研究已经形成了更有效的全套综合解决办法,因地制宜,因势利导。
比如他们所在的这座基地之中,不只有军队,还有无数工人。军人除了日常训练之外,也积极参加生产工作。
每个人都知道造方舟的意义,都知道未来将面临怎样的灾难,他们却并不畏惧那些。
这里的流水线上永远都是有人的,各种岗位至少是三班倒,人停设备不停,日以继夜。设备不够造设备,厂房不够造厂房,被选中者的异能在非战斗应用上也被发挥到了极致。
挖矿、控水、控火、控制金属,速度快力量大也有用武之地……每一种异能仿佛都是为了生产而生。
原来在拥有了稳定安全的环境,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,被选中者可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。
如果忽略掉了基地外围那坚固的防护设施,基地内就像是天灾之前的大工厂,而且是现代化自动化的。
祁晴在养伤期间注意过,基地内增加了很多去AI的细节改变,对外的联网控制非常严格。首先都用了天灾之后我国自研的芯片和设备,以及我们独特的网络构架模式,与旧网络完全脱离,不存在什么翻墙之类的说法了,墙外早就没什么人了。另外类似于天灾前的人工智能前沿研发的项目全都停止了。
算力被严格控制起来,或许以前畅想的用AI一键能完成的事,现在不能那样做了。人会很辛苦地去完成底层代码的编写,大量信息的汇总整理和分析。尤其是国语类型的所有文献资料,只是存储,不能再对大数据进行训练。
祁晴不太明白这些原理,私下里问莫寻:“为什么让国语与AI脱钩了呢?我记得天灾之前主流不是还在呼吁,说要追赶M国的cp4,要丰富国语的模型。”
“那么天灾前你用过cp4或者基于那个软件开发的其他软件么?”莫寻反问。
祁晴摇头:“我那时候只是听说,办公软件搭载那个东西后等于多了一个AI助手,我写一篇word,一键就能变成ppt。哦,AI绘画和AI视频我倒是玩过,不过都是人类负责想想,AI负责实现,这有什么问题么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