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0章 既是选手,又是裁判 (第1/2页)
年轻!
太年轻了!
李基的心中顿生这种感慨,纵是郭嘉亦是如此,此举尽显了少年意气与恃才傲物。
只是年轻也便代表着经验不足,也容易忽视一些不该注意到的因素。
如今的郭嘉,显然就是如此。
明明可以通过更为委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,但刚刚的那一番话之下,无疑却是容易给人一种视战争有如儿戏的感觉。
刘备心中亦不禁萌生了几分不悦,开口道。
“纵是备亦知《孙子兵法》开篇有言:兵者,国之大事,死生之地,存亡之道,不可不察也。”
“如此大事,焉能萌生赌斗之念,凭一时意气而行?”
“若奉孝有意助备庇护治下百姓,备自当是感激不尽,但阁下若单纯是为邀名而来,还请恕吾失陪。”
这一连串的话语下来,让郭嘉顿生几分羞愧之色。
或许,郭嘉确实自信于山越区区芥藓之疾,反掌可定,但此言确实是颇为失礼。
而眼看着气氛似是陷入了几分僵局,刘备大有拂袖而去的感觉,李基主动地开口道。
“主公何必动怒,少年意气,傲物之人必有其才!更何况奉孝言及比试谁有破敌之计,然奉孝自身又无统兵之权,不过是欲以建言的方式与基一比高下罢了,这亦不失为谋士之间的雅事。”
刘备闻言,脸色方才微缓。
确实,李基所言倒也没错,或许郭嘉的语气有几分轻佻傲慢,但郭嘉终究只是外人,纵使随军南下亦最多是在旁参谋罢了。
最终如何用兵,看的无疑还是统兵之人的决断。
不过,两相比较之下,刘备不禁越发觉得自家子坤果真非常人可比也。
李基以着“少年意气”的说法来为郭嘉解释,却恰恰忘了自己同样也不过是个未及二十的少年郎。
‘与郭嘉相比,且不说才学必然也远远不比自家子坤,仅是沉稳谨慎之上,子坤便胜郭嘉多矣……’
刘备暗自地感慨了一句,对于李基只觉得哪哪都满意,就仿佛是天降完美辅臣于侧,助我成就心中之志。
而郭嘉纵使是个恃才傲物的性子,但感受着李基主动释放的善意与欣赏,尽管心中依然不觉得以才能而论自己便在李基之下,但也是主动地朝着李基行礼以示感谢。
“无须客气。”
面对郭嘉的感谢,李基脸上浮现着一抹笑容。
对于如何调教少年版的文臣,李基已然从顾雍的身上积累到了一定的经验。
且在适才刚刚郭嘉与刘备的交谈之中,李基就暗中将郭嘉的心理进行了一次侧写。
寒门、少年、有才、自傲……
早早就及冠独自外出游学历练,又如此迫不及待证明自己。
说明郭嘉在颍川郭家之中的地位边缘,不受重视,且很是缺乏朋友与关心,内心大体是异常敏感的类型。
‘这种少年大概会很吃来自大哥哥般的关心吧?以着大哥哥的形象进行接触与调教,事半功倍……’
想到这里,李基看向郭嘉的眼神之中明显多了几丝包容地开口道。
“主公,不如便让奉孝随军南下,也无须给予奉孝什么职位,暂且充当幕僚即可。若奉孝果真立下功劳,再禀明朝廷进行封赏,如何?”
对于李基的建言,刘备向来都少有否定的。
更何况李基才是这一下率军南下的主帅,这种事情本就是李基一言可决的,如此询问一句也只是说明李基不忘尊重刘备的想法罢了。
而刘备亦是从来不缺容人之量,即便郭嘉那颇有些跳脱的性格让刘备有所不喜,但倘若郭嘉果真在平定山越一战之中立下功劳,纵使是让刘备亲自向郭嘉致歉也不过小事。
“那便依子坤之言,不知道奉孝可否愿意随军南下?”刘备转而向着郭嘉问了一句。
“不敢请耳,固所愿也。”
郭嘉拱手应了一句,然后看向李基,嘴巴略微动了动,有心想要感谢李基的帮助,但话到了嘴边还是硬生生地吞了回去,自觉如此可就觉得弱人三分了。
‘不过,李子坤亦是个端正温良君子也。’
郭嘉暗暗地评价了一句,心中对于李基的好感也是大涨。
相对比郭家内部为了那一点点资源相互争权夺利、明争暗斗的龌龊,不管是刘备心怀百姓的仁德,还是李基似是一心为公的温良,都让郭嘉觉得萌生好感。
“届时子坤先生还请尽全力,否则一旦在下早早向刘府君献上破敌良策,那子坤先生可就有些难堪了。”
尽管郭嘉的言语之中还不乏挑衅自傲的意味,但是称呼上的无形转变,不禁让李基暗中会心一笑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